有勇气的牛排博客

MCP架构设计模式介绍


1 前言

在大模型(如GPT、Claude、Genmini等)的工程应用于架构设计中,MCP(Muti-Component Promping,多组件提示) 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,它正在逐步成为提升大模型复杂任务的关键方法之一。

2 什么事MCP?

MCP(Muti-Component Prompting)是一种提示工程框架,它将复杂任务拆分成多个子组件或子任务,每个子任务由一个独立的提示(Prompt)驱动。这些提示可以串联、嵌套或者并行执行,通过有序地组织多个提示,协同完成复杂的任务。

它不仅仅是多个 Prompt 的堆叠,更强调提示之间的结构化协同与信息流动

3 MCP的核心目标

  1. 模块化复杂任务:把大任务拆成小块,每块由大模型专注完成。
  2. 提高上下文利用效率:通过拆分,避免单个长 Prompt 超过上下文窗口。
  3. 增强可控性与可解释性:每个组件功能独立,便于追踪和调试。
  4. 支持多模型写作:可以让不同模型(如GPT+搜索引擎+代码执行器)分别处理子任务。

4 MCP 在大模型中的作用和地位

应用领域 MCP 的作用
Agent系统 Agent 通常具备“思考-计划-执行”流程,MCP可用于拆解这三部,并定义每步的Prompt。
复杂任务执行 例如“阅读文件+总结+情感分析+生成报告”,每步都可独立设 Prompt 并串联执行。
RAG(检索增强生成) 将“检索、选择、整合、生成” 拆成多个提示组件,更清晰控制数据流。
多轮对话记忆推理 MCP可以设定不同组件负责历史信息整合、当前对话生成等。
评估与对齐(Alignment) 每个子任务都可独立设定对齐标准,更利于人工和自动评价。

5 案例

比如构建一个智能体:分析新闻的影响。

  1. 获取新闻全文(检索模块)
  2. 总结新闻主旨(摘要模块)
  3. 判断其情感影响(情绪分析模块)
  4. 分析前缀影响(推理模块)
  5. 生成报告(生成模块)

每个步骤都用一个结构化 Prompt 定义,大模型逐步处理并传递信息。这就是 MCP 的典型应用。

6 MCP 与传统 Prompt 的却比

项目 传统 Prompt MCP
结构 单一文本输入 多组件组织,有流程结构
可维护性 修改整体提示 单独调整某个组件
扩展性 扩展困难 易于新增/替换模块
性能 任务复杂时效果不稳定 更稳定、易调优
对齐与评估 难以拆分评估 可针对每个组件评估准确性

总结:MCP 是什么用?

MCP本质上是提示工程的高级范式,它将大模型从“被动理解大段任务”进化为 主动完成结构化子任务。在构建复杂智能体系统、多步骤自动化流程。可控大模型服务等方面,MCP将逐渐成为主流设计思想之一。

人类语言总结与描述:MCP仍然属于软件工程设计范畴,将一件任务拆分为多个子任务,模块化,流程化协作,最终完成目标。经典案例比如:后端设计、公司架构、算法设计,都会考虑将任务拆解为多个子任务或子单元独立完成,并汇总结果,最终达到完成总目标的一种设计。

评论区

×
×